English

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

2000-03-07 来源:光明日报 刘思华 我有话说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边缘经济学。在国外,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还不足40年的历史。在我国,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至今已整整20年了。在这期间,生态经济学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许多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及时投入到这一崭新的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在推动建立全民生态经济意识和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中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的精华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这是当代中国学者集体的伟大创造。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些学科如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等,从各学科的角度,研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辩证关系,论证社会经济必须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980年8月,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发起召开了首次生态经济座谈会,揭开了我国创建生态经济学的序幕。1982年11月,在南昌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这是跨学科联合探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盛会。80年代中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入新阶段。1984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在这次会上,我国经济学家、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农学家、林学家等,论述了社会经济必须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提出了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建设。这使我国学者研究生态经济理论和学术活动及发表的论著,都集中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这个问题上,并以此为贯穿生态经济理论的红线,创立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新学说。到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提出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论,已成为当代中国生态经济理论的主流。这一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生态经济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就,也是我国生态经济学以至整个经济学理论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20年来,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出版了一大批有价值的专著和论文,不仅正确地界定了它的研究对象、性质、范围和任务,而且完成了生态经济学发展的三大任务:探索了现代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了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阐明了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从而指明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形态,即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关系、生态经济结构、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利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目标等;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基本体系,从而提供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论原则,即生态经济两重性理论、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理论、生态经济生产力理论、生态经济全面需求理论、生态经济再生产理论、生态经济价值理论、生态经济循环理论等。以人的两重性为核心的生态经济的两重性理论,是生态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础。这些标志着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和学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向广度与深度扩展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向可持续发展领域里渗透与融合,正在形成一种引起现代经济社会巨大变革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因此,21世纪必将是生态经济学大发展的世纪。

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科学,是从生态科学和经济科学的有机结合上,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这个主题,来揭示生态经济有机统一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的途径。因此,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以生态经济有机结合与协调统一为根本特征,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发展关系的致命缺陷,是对以生态与经济相脱离为显著特征的传统经济理论的根本性改造和创造性发展。这是经济学说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揭开了经济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变革的序幕。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新学说,正是把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推向高潮。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前途所在。我国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举世无双的伟大业绩。它必将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日益完善提供实践基础。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指导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今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发展与应用的基本任务。只有实现这种发展与应用的重大转变,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才符合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才算找到它的真正归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